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深圳“双区”战略叠加的关键时期,前海凭借改革创新之力,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4月18日下午,“2025中国前海 时代产业联盟启幕大会”在前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众多政商学界代表参会,共探前海产城融合之路,为大湾区发展增添动力。
同日,广东省委财经委员会召开会议,分析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并部署二季度工作。强调二季度对全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性,提出要加大投资力度,推进招商引资,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项目落地,同时谋划储备新项目;要壮大先进制造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和转型升级,保障产业链安全。
恰逢其时,在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指导下,由构建起轨道建设、轨道运营、站城开发、资源经营 “四位一体” 核心价值链的深铁集团,携手旗下全资子公司深铁置业,与中集产城、前海金控、腾讯云、东部通航、华为鸿蒙智家等合作伙伴共同发起的 “中国前海 时代产业联盟” 顺利启幕。该联盟以推动湾区长远发展为目标,致力于打造产城融合标杆,赋能前海产业升级,为大湾区经济与产业协同发展搭建平台,大会吸引了政府单位、行业专家、产业代表及媒体机构齐聚一堂。
而众企业和行业专家对前海的看好,一定程度也与前海作为勇立潮头的改革先锋与湾区发展的核心引擎有较为直接的关系。
规划上,前海以国际领先标准擘画蓝图,构建垂直复合的立体城市空间,将商务金融、品质人居、生态休闲有机融合;政策上,依托“四个领域、两套规则”创新试点,在CPTPP等国际经贸协定框架下先行先试,打造与国际接轨的开放高地;全运会筹备方面,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闭幕式将于2025年11月在深圳前海举办,届时将聚焦全国目光。前海凭借全运会相关契机,进一步激发区域活力与影响力。
在发展进程中,前海建设火力全开,地均产值位居前列,已吸引156家世界500强企业扎根;产业上,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迅猛崛起,引领创新浪潮;交通上,“轨道+低空”立体网络加速成网,16条轨道线路贯通湾区,半小时通达湾区主要城市,前海正以澎湃之势,驶向无限可能的未来。
轨道上的产城融合
轨道+低空经济链动湾区未来
作为联盟发起方,深铁集团已形成了“轨道建设、轨道运营、站城开发、资产经营”四位一体的产业链。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万科集团董事长辛杰表示,产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轨道交通是民生工程,也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一端连接着千家万户,一端连接着高端产业集群。2024年,深铁集团联合轨道交通产业上下游53家企业,组建了深圳市轨道交通产业协会,凝聚轨道交通产业力量,助力深圳打造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着力构建开放、创新、共融的“轨道+”生态圈。
这一模式被中国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誉为“破解职住分离问题的典范”。他在演讲中强调:“产城联盟的本质悦倍网,是将地铁轨道铸为城市骨骼,让产业血肉与人才灵魂在轨道交通上共生共荣。”深铁通过“六好六化”标准(好设计、好材料、好建造、好智能、好运维、好服务;设计人性化、材料绿色化、建造工业化、家居智能化、运维数智化、服务专业化),将深铁前海时代等综合体项目打造为“办公-居住-商业”无缝衔接的生态圈。
在传统“轨道+物业”基础上,前海正探索“低空+轨道”的立体化交通网络。深圳市东部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会长赵麒透露,公司与深铁集团合作,在深圳北站、前海枢纽布局低空起降点,未来从前海出发,市民可通过“地铁+直升机”半小时直达港澳,从而构建“空天地”三维交通体系。这一创新被李稻葵称为“重构城市三维坐标的关键路径”,他认为:“低空经济与城市空间的高效协同,是现代都市进化的核心。”
低空经济不仅是交通革命,更是产业升级的新赛道。联盟将聚焦低空物流、航空应急、电动飞行器等场景,推动前海从“地面枢纽”向“立体枢纽”跃迁。赵麒表示:“TOD枢纽不仅是轨道交汇点,未来还将成为无人机的物流配送站和电动飞行器的接驳中心。”这一布局与广东要加力扩大有效投资尽快推动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项目落地建设不谋而合,彰显前海在湾区产业链中的枢纽价值。
“前海不是孤岛,而是湾区产业协同的‘连接器’。”赵麒的发言引发不少业内人士共鸣。
他透露,东部通航正与深铁集团合作,在深圳北站、前海枢纽布局低空起降点,未来市民从前海出发,可通过“地铁+直升机”半小时抵达香港、澳门,真正实现“空天地”立体化交通网络。
大咖齐聚
共探前海发展新路径
作为深耕粤港澳大湾区研究多年的专家,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兼前海分院院长曲建在《前海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枢纽定位与作用》演讲中指出,前海已从“政策高地”进阶为“产业高地”。
截至2023年底,前海存续企业超26万家,境外投资企业数量占深圳50%,成为大湾区“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开放枢纽。
他强调,前海的核心优势在于制度创新——依托“四个领域、两套规则”的高水平开放试点(覆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便利、数字经济),前海正探索与国际接轨的经贸规则,例如在CPTPP、RCEP等协定框架下先行先试,打造“服务业开放+制造业升级”的双轮驱动模式。
曲建提到悦倍网,深圳 “十五五” 期间的三个战略转变,即从“出口导向”向“进口替代”转变,“货物 + 服务贸易”并举、“引进来 + 走出去”并举,与前海发展紧密相连。前海有望在其中担当关键角色,引领中国产业园区向第四代知识密集型和第五代生态智能型升级,实现区域价值提升。
目前,前海已集聚156 家世界500 强企业,地均产值领先。同时,前海国际人才港吸引 1.2 万名高层次人才,年轻创业者也不断涌入。此外,前海正从生产基地向 “三生融合” 转型,构建垂直化空间体系,未来将在珠三角及国际化、城市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创造新型城镇化发展范例。
前海深港基金小镇实景
在宏观经济变局下,前海如何破解“产业-城市-人居”协同密码?
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与国内高质量发展需求,李稻葵在《宏观经济变局下的产业升级与大湾区和前海的城市革新》演讲中提出,前海需成为“双循环”战略的关键枢纽。
李稻葵则从宏观视角强调:“大湾区与日本东京湾区GDP相仿,但人口却是东京湾区的2倍,潜力极大。”前海作为“双循环”战略枢纽,正以制度突破和人才密度重塑全球产业链话语权。在产业升级方面,前海应突破传统园区模式,构建“知识密集型+生态智能型”产业集群,例如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绿色科技等领域,形成“研发在前海、转化在湾区、辐射在全球”的创新网络。
针对“产城融合”痛点,李稻葵特别点赞深铁集团“轨道+物业”模式,认为其破解了城市发展中“交通拥堵、职住分离”的难题。他建议,前海可借鉴“曼哈顿+新加坡”经验,打造24小时活力城区,将办公、居住、商业、休闲空间立体融合,例如深铁前海时代项目毗邻地铁1号线鲤鱼门站,可便捷到达前海国际枢纽中心(在建),实现“1小时湾区生活圈”,正是“以轨聚产、以产兴城”的最佳实践。
2024年前海地区生产总值3008.8亿元,相当于每平方公里产出25亿元,尽显强实力。
深铁前海时代
领航前海人居新典范
在此次大会上,位于前海核心桂湾片区,TOD枢纽之上的全维生活圈的“深铁前海时代”项目也在此次大会上亮相。
其中,前海作为特区中的特区,正迈向湾区城市新中心。桂湾汇聚前海发展精粹,规划打造国际金融城,引领未来湾居趋势。
前海实景
作为深铁集团“轨道+物业”战略的标杆之作,“深铁前海时代”项目占据前海核心桂湾片区,紧邻地铁1号线鲤鱼门站,可快速到达华南最大全地下交通枢纽——前海国际枢纽中心(在建),未来可快速串联广深港高铁、深珠通道、穗莞深城际等16条轨道线路,实现“30分钟通达湾区主要城市,1小时连接香港机场”的便捷通勤。
项目周边更有前海基金小镇、深港国际法务区、超甲级写字楼集群环绕,形成“办公-居住-商业”无缝衔接的产城融合生态。
深铁前海时代尊府位于前海桂湾正芯,是深铁府系品质钜作,推出建面约245 - 285㎡环幕湾居大宅。
在住建部“好房子”政策要求的背景下,深铁置业在项目规划、建设、科技、服务等方面下功夫,构建起“六好+六化”标准体系。比如前海时代尊府从设计理念来看,项目以“云巅之上,熙照万千” 理念打造云境美学园林和邻里社交聚场;现代美学立面由知名团队打造,香槟金与高级灰调搭配,勾勒前海天际美学封面。
在项目户型与公区中尽显产品品质。打造9米高臻奢大堂、全景客厅及智慧社区,成为“产业赋能型开发”的典范。2025年,深铁置业计划推出超4300套房源,覆盖人才房、商品房等类型,践行“住有所居、住有优居”的承诺。
未来,深铁集团作为“轨道+”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将发挥责任担当,以“建圈强链”为目标通过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构建“轨道+”生态圈,推动轨道交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
正如李稻葵所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注脚,是增长引擎从资源到智慧的代际跃迁。”前海通过产城融合、立体交通、制度创新与人才战略,不仅点亮了湾区未来,更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海答案”。
文/初晨
预售证号:深房许字(2025)前海002号
广告悦倍网
汇融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